畜牧家禽網 來源:長春日報 閱讀數(shù):
李平今年37歲,家住長春園丁花園小區(qū),是一名地道的城里人,但他卻三天兩頭起大早,開車到鄉(xiāng)下的小菜園,拉回一車新鮮的蔬菜后,再爭分奪秒地滿城跑,第一時間送到客戶家里。雖然比送快遞的還苦、還累、還難做,但李平樂此不疲,用他的話說:“為了客戶吃上放心的蔬菜,我甘當一名新鮮蔬菜的搬運工。”
取菜是一種快樂
7月19日,清晨5點,當多數(shù)市民還在睡夢中時,李平已早早發(fā)動汽車,穿過清爽的街道,沿著新立城水庫東岸一路向南,踏上取菜之旅。“我最愿下鄉(xiāng)取菜,簡直是一種享受!”李平一邊開車,一邊愜意地說,早晨路上車少,車特別好開,感覺特別爽;出城以后更美:打開車窗,吹著清涼的風,呼吸新鮮的空氣,看著滿眼的綠,還有時隱時現(xiàn)的水庫……
滿懷對綠色蔬菜的期待,我們一路閑聊、一路看景。當時針指向6點鐘,面包車已穿過蜿蜒的鄉(xiāng)道,走進樂山鎮(zhèn)楊家村宗家屯,來到長春市興邦觀光生態(tài)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,停在“生態(tài)菜園”的大門口。
記者開門下車,一個原生態(tài)的菜園闖入眼簾:竹竿制作的簡易觀光走廊,上面爬滿了翠綠的西葫蘆,其間點綴著彩旗、紅燈籠;菜園占地三四公頃,種著茄子、辣椒、秋葵等十余種蔬菜;藍天白云下,4名社員正揮舞鋤頭在除草。
“你看,菜都準備好了。”順著李平所指方向,記者看到,觀光走廊里,早放好近百袋采摘并分裝好的蔬菜。隨后,李平仔細驗菜、數(shù)袋,并在兩位社員的幫助下,小心地將蔬菜裝進車里,并心滿意足地發(fā)動車子。
送菜是一門學問
“這個菜園由宗家屯的郝文大哥創(chuàng)建,他完全按原生態(tài)的方法種植和管理蔬菜。”汽車返城途中,李平又打開話匣子。他說,由于郝文人很實在、菜也安全,會員數(shù)量逐年遞增,從3年前的20多人增至90多人,遍布長春市各個城區(qū)。
“這么多菜,客戶又這么分散,你咋送呀?和送快遞一樣嗎?”“可比送快遞難多了。”李平告訴記者,新鮮的蔬菜一上車,他的心情一下子就從取菜時的“輕松愜意”轉換成送菜途中的“歸心似箭”,有時甚至是“心急火燎”。
“我著急的不是早送完早收工,而是怕菜在車里放久了不新鮮。”李平介紹說,為盡快將菜送給客戶,他將菜運進城區(qū)后,再與另一名同事分工:自己負責“三環(huán)”以內的客戶,同事則負責“三環(huán)”以外的;在具體配送過程中,先可較易送達的客戶送。
“一般來說,往小區(qū)物業(yè)或門崗送一份菜,路途近、交通便利的也得15分鐘,路途遠、交通擁堵的往往得半小時。”李平說,他們分工且挑好送的先送,就是想盡快卸菜下車,減少菜在車內停留時間。
堅持是一份責任
“要說最累的時候,就是菜在車上、車在路上。”李平告訴記者,在為客戶送菜的過程中,他最擔心的就是兩個字:堵車,尤其是三伏天,他自己熱點、曬點不怕,就怕車被堵在路上,菜變得不新鮮,“那個時候,一邊開車、一邊著急,感覺可累了。”
“人家花錢買菜了,咱就得給送好啊。”李平的累緣于內心的責任。他說,一方面生態(tài)菜園傾注很多心血:不僅施用農家肥、人工捉蟲和除草,還雇“送菜員”送貨上門。另一方面,客戶花錢認購就是想吃新鮮的蔬菜。大家之所以這么大費周折,無非就是想讓市民吃上安全、放心和新鮮的蔬菜。而作為一名“新鮮蔬菜的搬運工”,他有責任也有義務準時取送菜,保證生態(tài)蔬菜新鮮上門。
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畜牧家禽網(Agroxq.com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(shù)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畜牧家禽網”(Agroxq.com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畜牧家禽網(Agroxq.com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畜牧家禽網(Agroxq.com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畜牧家禽網(Agroxq.com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③因互聯(lián)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(lián)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畜牧家禽網”(Agroxq.com)聯(lián)系。